小汤山温泉的养生保健作用
一、小汤山温泉的养生保健作用
小汤山温泉地处华北大平原西北部边缘,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北西向的南口—孙河断裂与北东向的黄庄—高丽营断裂交汇以北至山前的三角地带,是北京平原地区唯一天然温泉出露的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赋予了小汤山温泉治病愈疾的功效。
(一)我国温泉治疗已有2000年的历史
中国温泉治疗的文字记载始于约二千年前。最早为神话阶段,《三秦记》中有“秦始皇与神女游,而忤其骨,神女唾之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之温泉洗涤,后人因以为验”的传说。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在《温泉赋》中有“有疾厉兮,温泉汩焉”的诗句,明确指出温泉可以治疗疾病。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466—527)所著《水经注》记载“杜彦达日,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死,学道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记述了当时已有饮泉治疗及利用温泉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情况。北周文学家庚信(557—581)的《温泉碑》记载温泉可“洒胃湔肠,兴赢起瘠”,即有清胃肠,通便秘和病后康得作用。同时代文学家王褒的《温泉碑》中说“地伏硫黄,神泉愈疾”。指出温泉中含有硫元素,因而具有治疗作用。《寰宇记》中记载“唐德宗时韩晋公滉为浙江观察史,滉女有恶疾,浴于温泉,应时而愈”,可谓古代温泉治病的病例报告。宋朝文学家秦观(1049—1100)的《温泉记》中记载温泉可以治疗“爬搔委顿之病,浴之辄愈,赢粮自远而至者无虚时”,“病饮而廖”,描述了病者不管路途遥远,自带粮食,一年四季到温泉地入浴和饮泉治疗各种皮肤病和慢性病及病后康复的盛况。明朝医圣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温泉治疗的适应症:“温泉主治诸风湿,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按现代医学观点,即主治各种风湿性疾病包括各种关节病,各种皮肤病,脑血管病后遗症等。李时珍还指出“浴讫当大虚惫,可随病与药及饮食补养”,认为温泉浴后消耗体力,主张温泉治病要与用药和营养结合起来。
小汤山温泉的治病愈疾作用在一千年前即有历史记载,到清代更有大量的文献记述,为历代帝王皇室所推崇。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在小汤山修建了行宫。
(二)小汤山温泉理化成份与医用分类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载有硫磺泉、朱砂泉、矾石泉和砒石泉等,以按性味将泉水分为酸、苦、甘、咸、热和冷泉。这是我国最早的矿泉分类法。
小汤山温泉水质,据《旧都文物略》记载:“此泉原质为镭锭,故泉水热甚,严冬不减,浴之可以疗病。”据现代分析证明,此泉虽不含足量的镭锭,但其成分确是相当复杂。泉水中除含有钠、钙、镁、钾外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锂、铜、锶、钡、硼、铝、硅、锗、钛、磷、砷、矾、锰、钼、银、锌、钴、镍、铅及镭、氡、硫等。此泉水除因含氟量高(超过2mg/L)不能饮用外,被广泛用作各种水疗和其他生活用水。
医用矿水的分类,主要按矿化度、温度和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医用矿水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小汤山温泉医用分类为:高热、含氟、重碳酸钠钙、淡温泉。具体含义是:“高热”指泉水温度超过43℃,小汤山温泉为53℃;“含氟”指泉水含氟量大于2毫克/升,小汤山温泉为6.2毫克/升;“重碳酸钠钙”指泉水中含有的主要盐类;“淡”指泉水为弱矿化度,泉水中可溶固体小于1克/升,小汤山温泉为0.431克/升。小汤山温泉按库尔洛夫表示式为:
F0.0065M0.424 HC0364.02 SO419.34CL11.82TS2
K+Nas3.2CA28.8Mg18.0
(三)小汤山温泉医疗作用原理。
小汤山温泉作用于人体而治病健身的原理,主要有五个方面:
1、温泉化学成分的刺激作用。在温泉浴时,处于离子状态的化合物成分透过皮肤进入休内,因其特殊的化学作用发挥不同的刺激作用;有的化学物质附着于体表上产生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温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这两种形式产生生物学变化,发挥矿泉独有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2、温泉水中挥发性成份的作用,温泉中的挥发性成分如少量氡、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通过在人的皮肤上形成放射性活性薄膜、穿透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体内等三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如放射性氡能调节神经功能,二氧化碳、硫化氢能刺激皮肤产生反射性治疗作用等。
3、温泉水的浮力作用。温泉水中的浮力高于平常淡水若干倍,在浸浴中,运动器官的负担显著减轻,四肢活动较易。因而肌肉迟缓、神经痛、并节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关节运动障碍的病人,在浸浴中练习运动可以减轻其障碍程度,缓解痉孪及疼痛,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4、温泉水的静压作用。在盆浴中,水静压使末梢静脉血液受压后大量向心回流,对淋巴淤积、浮肿、关节肿胀有良好的促进吸收消肿的疗效。水对胸腹的压力,使呼吸产生明显的变化,对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有良好的影响。
5、温泉水的温度刺激作用。我院专家大量研究证明,不同温度的温泉盆浴15分钟后,对人的生理机能(心脏前后径、心电图、心冲击图、耗氧量、代谢率、体温、脉搏和血压等)有影响。除血压外,水温越高,影响越大,恢复也越慢。具体如下:
1)低温浴。在低于34℃的泉水中沐浴,具有促进肾上腺能效应,兴奋交感神经,皮肤血管收缩,脉搏缓慢,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升高,胃肠蠕动降低等作用。
2)微温浴。在36-37℃泉水中盆浴15分钟,对生理机能影响很小。浴中和浴后,心脏前后径超声测定值、心电图、心冲击图及心输量均无明显改变,且休息30分钟后即基本恢复。因此,可以认定温度为36-37℃,时间为15分钟的小汤山温泉浴,对正常人心脏无显著影响。此温度长时间浴疗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3)中温浴。38-39℃温泉浴促进胆硷能的效应,能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血管扩张,脉搏加速,心搏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心动强度增加,血流加快,心动强度增加,血压下降,皮肤温度升高,基础代谢旺盛,胃肠蠕动增强,循环血量增加,呼吸频率增加。
4)高温浴。在40℃以上的高温盆浴,生理机能的影响明显增强。42℃温泉水浴15分钟后,心脏前后径超声测定值较浴前显著增大,意味着心脏的血液充盈量有显著的增加,心脏的机械活动有所增强,心脏暂时扩大。体温平均增高0.88℃,代谢率平均增高28.3%,远超过热病时体温同代谢率之间的比例(体温每升高1度,代谢率增高13%)。说明在40℃以上温泉中水疗时,对人体心脏产生一定的负担,且身体能量消耗相当大。因此,浴后应适当补充营养,且要休息30分钟以上至90分钟,才能复原。心脏机能不全者、体质较弱者慎用40℃以上高浴全身泉浴。
5)不同温度对水疗的影响。
体质较弱者和不宜高温浴的疾病患者适用于36-37℃的温泉浴。
在高温、中温和微温浴后15分钟,血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降压效果不与水温成比例,这与温泉的镇静和温热两种作用有关。因此用36-38℃的温泉水盆浴可治疗早期高血压,但严重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在降低神经肌肉组织兴奋性和松弛肌肉方面,以39℃的温泉为佳。温度过低和过热都达不到松弛肌肉的目的。
40℃以上的高温浴,对慢性关节炎、风湿病和皮肤病有较佳疗效,但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影响也相当大,因此,在追求较佳疗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患者的体质,并且浴后休息时间应在30分钟以上。
全身盆浴温泉,会使血管舒张,出汗,引起血糖变化;注射了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泡温泉,会使胰岛素吸收加快,出现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比正常人脆弱,在40℃以上温泉中浸泡,可能使皮肤干燥发痒。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时不宜泡温泉,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在36-38℃温泉中盆浴,时间15分钟,浴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小汤山的温泉文化,为小汤山地区乃至昌平区旅游带来的发展搭建了极好的平台。2005年中国矿业联合会18位专家以92.32的高分授予小汤山为“中国温泉之乡”。